2021 年第一季度,美團快驢提出了 “百城攻堅戰” 的擴張計劃,之后以三線城市為主,開拓了約 70 個城市。但據《晚點 LatePost》消息,快驢在近百個城市提供服務,目前預計暫停部分城市,僅保留一二線城市。僅 8 月 24 日一天,快驢在一個省份就關掉了 3 個城市的業務。
僅僅3個季度的時間,美團快驢就停止擴張的步伐、收縮業務。深究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經營模式轉型的需要,還是生鮮B2B市場的新一輪模式探索?生鮮B2B的出路到底在哪?
01、頭部企業收縮業務,中國餐飲現狀究竟如何?
收縮業務的不僅僅只是美團快驢。此前,同為B2B餐飲供應鏈頭部企業的美菜,也進行了企業架構的調整,在全國多地停止服務。今年5月,餓了么有菜也突然宣布關停。
多家生鮮B2B頭部企業相繼收縮業務,讓更多的生鮮企業進一步思考餐飲市場的現狀,探索轉型的步伐。
目前,國內傳統的餐飲供應鏈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餐飲行業供應鏈體系長,上游供應鏈可視度低,缺乏管理
價格不透明,采購仍主要依賴批發市場
食材流通環節多、損耗嚴重,采購成本高
餐飲業態極度分散,門檻低、品類雜
參考北美最大的食品供應商Sysco,國內餐飲供應鏈在餐品標準化程度、采購環境、配送環境、門店環境和經營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總體而言,國內餐飲供應鏈整體處于不標準、無序的狀態中,但正從無序化走向有序化的道路中。
02、市場4大趨勢,生鮮B2B仍前景無限
雖然目前生鮮B2B市場發展步伐有所放慢,但在龐大的市場需求面前,這仍然是一塊“大蛋糕”。
- 餐飲大盤穩中有升,增長可期
根據《中國餐飲大數據2020》的報告顯示,近5年來餐飲大盤的常態為絕對值不斷增加、增速放緩,但仍跑贏整個消費大盤。
從大盤完成第一個萬億元用了28年,到完成第二個萬億元用了5年,再到完成第三個萬億元用了4年…我國餐飲業收入破萬億元的年限一直在縮短。
雖然由于去年疫情的影響,餐飲業一度停滯,但仍然不影響它的整體發展。餐飲市場的增長,也促進了生鮮B2B市場的增長。
- 消費升級,餐飲消費進一步擴大
家電、家居、汽車、餐飲,被稱為消費的“四大金剛”,占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四分之一?!八拇蠼饎偂彪m然屬于傳統消費,但消費者在這部分的潛力依舊很大。
而疫情的出現,萌發出了一些新型的消費模式,比如無接觸配送,配送到家等新業態新模式。消費模式的升級,也進一步擴大了餐飲消費的市場。
除了消費模式的創新,國內群眾的的消費觀也在逐步提升。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市場,人們越來越注重餐飲的品質及安全,越來越追求餐飲配送的效率。
- 政策扶持,促進農產品發展
農產品作為人們必備的生產和生活資料,是餐飲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
近年來,國家出臺相關政策,不僅設立農業龍頭企業的認定,還在耕地地力、規模經營、農機購置等方面提供補貼,大力發展農業及農業生產供應鏈。
農產品的發展及監管,可以篩選不合格、低品質的產品,減少食品安全的風險,從而增加消費者的信心,促進餐飲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
- 互聯網技術介入,加速餐飲供應鏈轉型升級
隨著餐飲市場的擴大、餐飲供應鏈的發展,餐飲企業、生鮮B2B企業想要領跑市場、做大做強,也必須借助互聯網技術的介入,謀求發展。
食材溯源系統,生鮮配送SaaS系統,中央廚房系統等等,都是互聯網環境下發展的產物。
互聯網技術的介入,食品生產加工技術的改進,智慧終端設備的出現,都大大促進了餐飲供應鏈的發展。
生鮮B2B的市場仍前景無限,值得期待。
03、順應市場趨勢,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
在生鮮B2B市場稍有停滯、但仍舊前景無限的十字路口上,生鮮配送企業為了不被淘汰、加速領跑,應該順應市場趨勢,加快系統化、數字化的轉型步伐。
對于傳統的生鮮配送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是目前能夠系統化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的核心辦法。
數字化轉型,有利于幫助企業減少庫存、降低損耗、完善財務制度、實時管理數據、提升人效坪效、提升配送面積效能、控制物流成本等。
觀麥的生鮮配送系統,就是賦能各生鮮配送企業、幫助生鮮配送企業轉型數字化的實用性工具。觀麥系統,幫助企業改變以往傳統的作業模式,從傳統的手抄單子實現系統下單,利用系統進行分揀操作、提升分揀效率,使用系統記錄數據、賬單清晰… 數字化的轉型升級,幫助企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今年是觀麥系統上線的第7年,敬請關注9月17日的推送,觀麥7周年系列活動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