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配送,是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能夠更加有效保證食品、藥品等產品進行安全運輸的方式。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較全球而言較為落后。但隨著中國人民對食材品質的要求越發的高,也促使著我國冷鏈物流配送的逐漸發展與進步。同時,隨著冷鏈物流的逐漸普及和完備,中國生鮮食品浪費的情況也會有一定的好轉。
冷鏈配送,即冷鏈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 ,主要是指冷藏冷凍類食品食材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
其中,冷鏈物流配送的主要流程分為以下部分:接單—登記—調用安排—車隊交接—提貨發運—在途追蹤—到達簽收回單—運輸結算。
同時,冷鏈是指某些食品原料、經過加工的食品或半成品、特殊生物制品藥品等,在經過收購、加工、滅活后,同時在食材和產品進行加工存儲、運輸、銷售和使用的過程中,使其一直處于特定溫度環境下,使得產品保持其成分和品質不變或變化減慢。
同時,食材供應鏈中各類產品都有其獨特性,同時食材供應鏈也具有獨特性;冷凍類產品,由于產品要求所處的環境通常為低溫或低濕共同特性,所以稱為冷凍產品,冷凍產品的供應鏈稱為冷鏈;用于制造低溫、低濕環境的設備,稱為冷鏈設備。
據有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近80%的蔬菜水果、65%以上的肉類、60%以上的水產品目前仍然采用的是常溫運輸。每年中國在運輸過程中腐爛變質的水果蔬菜總價值超過1000億。而我國目前農產品損耗率高達25%,發達國家的農產品損耗率則在5%左右,差距明顯。所以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還需要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才能達到發達國家的程度。